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股票比例如何分配

有blog友問及有關個別股份分配問題, 問止凡覺得個別股份佔全部股票多少百分比才算多, 或同一個類股份應該佔多少百分比?他個人覺得可以參考恒指的分配比例, 最大的匯控都只佔恒指大約15%, 個人資產組合中的個股都應該佔差不多的比例吧。


好慚愧, 我並沒有好科學地去研究這個比例問題, 認為這全憑個人感覺, 結果亦因人而異。其實這視乎每個人對持股的信心, 始終就算如何分散, 亦都是股票組合, 風險未必分散得很理想, 到底資產可以如何分配呢? 我認為可以參考富爸爸作者對資產控制及了解的程度作操作。

大家看看城中富豪甚至全球富豪的買股心得, 他們的資產大多集中在最有控制權的一家或數家公司身上, 好像李嘉誠先生的長實及和黃, 李兆基先生的恒基, Bill Gates的微軟, 你跟他們說什麼每只股票只佔15%之類的說話, 恐怕他們都不適用。

最核心的問題是他們能對所擁有的資產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 亦十分認識及了解所持有的資產, 所以就算他們把所有資產集中在同一只股票上也風險不大。我這裡說的「風險」並不是指投資產品推銷人經常說的「波幅」, 而是損失的機會。只有對資產的控制及了解, 才能真正減少投資風險。

作為小股東去投資股票, 其實某程度上有點「假手於人」, 於是才出現很多投資顧問建議的「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中」、「買入不同類型的股票以作分散風險」之類的說話。因而出現個股或個別行業佔投資組合的比例為多少。

換個角度想, 如果投資擴至不同組合, 並能控制, 例如有物業及生意, 這個時候, 回看股票投資, 感覺上比較有條件更集中某幾支股票吧。例如如果有三層樓收租, 市值共800萬, 每月收租2萬多, 另加50萬股票, 把全數50萬買入其中一只內銀股, 我認為不過份。

所以股票比例實在因人而異, 不同人有不同財政處境, 對不同資產有不同控制能力及了解, 所以比例亦不盡相同, 很難一概而論。不少投資顧問都會在這類題目有些意見及理論, 例如用100減去個人年齡去定投資股市及債券的比例等等, 我總是聽不進耳, 可能我聽不懂, 為何80多歲的李嘉誠及巴菲特不是只投資10多%的股票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