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小心債基

話說今期在iM寫了一篇有關債券基金的文章,隨即得到Starman兄的指正,主要是文章有關債券基金內部槓桿的描述與實情不符,他指出大多數的債券基金並不會做槓桿,槓桿風險應在客戶以槓桿買入債券基金之舉。而債券基金之高派息並非來自內部槓桿,而是「切大腿肉」與買入垃圾級債券所達致。




之後在whatsapp內引很熱烈討論,不少blogger都有分析及買入債券基金的經驗,對不同債券基金與槓桿運用都談得頗詳細,算是引來大家對債券基金投資風險的重視。而因為這篇iM的文章,首次收到有iM讀者電郵討論內容,在此把內容分享,進一步令大家關注風險。

Desmond電郵:

致iMoney編輯同仁、止凡先生:

本人為 貴刊長期讀者,週末剛剛看過 貴刊止凡先生專欄《投資動機對 已贏一半》內關於「債券基金」的描述,雖然結論正確,但我認為文章部份對於債券基金的運作及風險的描述均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希望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敬希指教:

止凡先生原文:
「值得思考一個問題,債券基金的買賣單位可以這麼小,買賣手續又可以這麼方便,當中更包含了數百家公司債券來分散風險,若一張公司直債也只有4厘、5厘時,為何債券基金可以給予投資者10厘回報呢?債券產品的回報率被抬高了,大概當中運用不少槓桿操作,其實投資者吃掉了不少風險。」

Re: 投資債券基金,必須先認清「總回報」及「派息率」這兩個概念,這是很多投資者容易誤會的問題。
假設債券價格不變,債券基金內的債券息率是5%,基金收取利息後全數派發給基金投資者,那基金回報便是5%。但現實不少基金公司由於會以基金資本派息,做成了派息率(e.g. 10%)遠高於持有債券的息率(5%),以吸引投資者購買;而部分基金更有做外幣對沖,也有機會產生額外收入用以派息,故此「10厘派息回報」並非因為基金以槓桿投資債券。但基金以資本派息,這樣做會做成基金價格下跌(類似股票除淨概念),故此,投資者應以「派息」+「基金價格變動」的「總回報」去衡量債券基金是否值得投資,而非單單考慮10厘派息率而去購買。


止凡先生原文:
「債券基金出事,不一定是內裏的公司債券破產違約,它運用槓桿買債券,最大風險在於債價大跌時會被追孖展。上面那位朋友提過,一個債券基金內有300隻債券,看似頗安全,但其實要這些債券的債價同時大跌,所需要的環境其實不難,因為它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只要加息,債價就會應聲下跌,這個同步性風險絕對比起股票基金更大。債券基金如何應對這些風險呢?」

Re: 現時市面常見面向散戶的債券基金,絕大部分都不含槓桿成分,基金裡面有多少錢便買多少錢。債券基金槓桿的來源其實是來自私人銀行及零售銀行,銀行經理會建議客戶貸款認購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派息10%,客戶付銀行HIBOR+x%的低微利息,如此一來,銀行便同時賺了基金認購費及利息了。如市場大幅加息,債券價格跌、債券基金價格跌,客戶向銀行貸款的利率增加,火燒連橫船,客人被追孖展風險的確不低。


止凡先生原文:
「我不清楚,分析基金尤其是債券基金,絕不容易,有多少投資者有心力去研究基金內數百家公司的情況呢?簡單的債券,還可以Hold to maturity,尤其短債要「等夠鐘」應該不難,只要夠鐘就可以取回本金,債券基金就沒有這個保本功能了,它做了多少槓桿?能否好好控制槓桿水平以避過加息時被沒頂?全靠基金經理了。」

Re: 部分債券基金持倉超過1000隻不同債券,基金經理團隊龐大,基本上買債券基金是相信基金經理團隊的研究及分析能力;另外,債券基金通常會設定主力買投資級別/垃圾級別債券,我認為投資者宜參考基金經理的往績及投資風格小心選擇。散戶資金有限,買單一「直債」所費不菲,加上很多散戶沒有止凡先生的高超財商,萬一買錯了直債倒閉便會血本無歸。所以,我認為資本不多的散戶,如果覺得投資組合總要有些債券的話,投資在往績良好,分散投資的債券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協助投資其實總比孤注一擲買些自己不清楚的投資產品為佳。

小弟才疏學淺,如有錯漏,還望止凡先生及iMoney各位專家指正,謝謝!謹祝新年進步,2017年投資順利!


止凡回覆:

感謝你的電郵,感到你很有心閱讀與對待iM的文章。你的回應給iM與我,我不能代表iM回答,不過你所提到的內容是我的文章,所以我就簡單代表我自己回應一下。

你所提及的有三個點,第一是有關回報,正是我們經常話派息是否「切大腿肉」,十分同意你的論點,坊間的確有不少「賺息蝕價」的基金,投資者需要注意。

第二點有關基金內做槓桿的論點,多謝指正。昨日這文章刊出之後,其他blogger也有指正,槓桿多不是基金內做,而是客戶買入時做槓桿,價跌應該令客戶孖展被call才對。而債基的高回報多是因為買入高息率的垃圾債券去堆砌,這才是高風險所在。

第三點,到底債基還是債券適合散戶呢?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吧。我觀察到坊間推債基推得火熱,希望提出一點風險考慮,平衡一下。

因這篇文章,在小弟的blogger whatsapp group有熱烈的討論,有不少過來人分享經驗,亦有高手分享債基當中問題,若這篇文章能拋磚引玉,讓各位注意投資風險,這已不錯。至少,因為這文章,我有幸從你身上學到財務知識。


後記:

看iM的讀者的確卧虎藏龍,這位署名Desmond的讀者其實是CFP,即財務策劃師,所以對投資產品特別熟識,這都是他的專業,看到文章有不妥之處,積極指正,感激萬分。

其實,昨天得到Starman兄指正時,我已經在想應該在何處分享文章錯處,難得收到Desmond這個有意思的電郵,得到他同意後,就借機分享一下。

原來的文章重點有二,第一是文章內分享了朋友投資考慮令他有「坐貨」的能力,第二是道出近年火熱的債券基金風險所在。昔日低息環境漸漸轉勢,希望投資者能檢視隨之所帶來的風險,債券基金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都低息了太耐了,轉勢後能否成為贏家,這時刻很關鍵。

42 則留言:

  1. 我未買過債基,但好肯定有興趣買入的人士必需了解自己到底買了甚麼,最起碼要知道是投資級還是垃圾級,不應純粹因為高息或其他人利用息差獲取厚利而盲目買入。

    另外講到直債的銀碼,曾聽70兄提過美國市場有得買賣斬債,是拆細了的直債,銀碼應該比較平易近人,但可能有少許手續費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到底都要了解投資項目,這是基礎,最大問題是基金其實不容易了解,最終可能只是對基金經理的信任。

      刪除
    2. 好像也看過某bloger分享,
      某某全球性大型證券商XX 可以買入以2000美元為一手的直債:O
      小弟也想研究一下

      刪除
    3. 相信這也是斬債吧。

      刪除
  2. 匿名9.1.17

    請問一下止凡兄有無網站可以睇到各國債務資料或圖表等等資訊 .?
    感覺債市資料沒有股票清楚 ,
    本人新手 , 希望想了解一下 !

    在此感謝止凡兄 !

    Fai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各國債務資料,上網google一下,應該不難找,試試吧。

      刪除
  3. 求其搵一隻派息高0既債基,入面最大持倉,AA以上有兩成,A通常好少,BB以下又兩三成,C以下慘不忍賭又兩三成,最後一大堆(一成幾以上)無評級!

    同樣係7-8%,買一支自己揀過0既B1-B3 債券穩陣好多吧。
    齋爆無評級個類都慘,網上有人做過年期VS評級VS DEFAULT RATE0既統計,GOOGLE PICTURE 就見到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少散戶只看看派息多少,若正在買入一大堆垃圾,其實相當不值。

      刪除
  4. 好多人見有高手做債劵+槓杆,有樣學樣,當潮水一退,不知多少人要上街「維權」。

    現時息口低,債劵沒有著數,買垃圾債不如買股票。

    一般人與其債劵+槓杆,不如買樓,就算高位接了火棒,至少沒有margin call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些產品之所以盛行,其中一個原因是港人太多錢在手,樓價又高企,股票又不熟,不少金融公司就推薦這些看似比銀行存款利息好一點,又好像穩陣保本的工具。

      刪除
  5. 匿名10.1.17

    債基認購費可以高達3~5%,把債基再按再買認購費也隨之上升,短期邊際利潤跟風險不成正比吧,不少Blog也說過加息而導致債券價格下降的例子。若預期4%認購費+預期4%資金成本,現價買高風險企業債8%也說不通。閒錢買,跟借錢買已經很大分別。

    債基比自己持有債券還有一個麻煩,就是恐慌下的贖回潮一樣會造成實際損失,情況跟基金經理買股票類似:可能基金經理很有遠見,但現實比散戶更多限制,他們有時確實沒有hold to maturity的自由。倘若如此,就算不切腿肉,買債基還是慘過買股?我猜討論的誤區,在於分散的債券能減低風險,但加息對債券價格的影響,我相信是系統性的。

    講到底,借錢投資本身不是問題,但是坊間按債基雙位數字回報,看行情看資金管理,又要怕斬倉,比買股票更容易失眠。倒是一些Blog友指出本來靠再按達致財務自由的朋友,現金流會有壓力,又變得沒那麼自由了。

    Refresh一下,許多留言又已經說了^^

    T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本想閒錢買,但到真的買時,被金融機構遊說一下,可能自然就用起槓桿來了。

      贖回潮也是大部份基金的死穴,這也是一大風險,最不喜歡在大跌市,應該進攻時,但卻要沽貨,而買基金的話,你的基金經理是身不由己的。

      刪除
  6. 最近有朋友給他的康X經紀朋友推介一隻每月派息基金,派息率10%。計法是派息/淨值,不過清楚看到那個淨值是每月跌的,笑死我。

    他們不算誤導,不過算是踩灰色地帶了,害人不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嘩,這個反複利計算真的很聰明,10元派一元,餘下9元派0.9元,餘下8.1元派0.81元,。。。

      問題:何時派剩起初本金的十份之一?哈哈。

      刪除
  7. 我覺得最重要起碼知道債基下的公司財務資料,靠人不如靠己,只靠利息主導,好易死人,因為利息是可以谷出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清楚研究一支債基的資料,相信比研究一家公司難得多,而且基金經理隨時可以轉陣,令你難以觸摸。

      刪除
    2. 講得好,愈複雜的,要愈小心。

      刪除
  8. 多謝止凡兄提醒! 債基 , 大家聽到債券都覺得是很安全的投資, 但如果不明白當中投資是什麼, 風險其實是很大的, 正如之前I will u later一樣, 表面說到很安全的投資, 其實是計時炸彈, 因此投資者一定不能聽了別人說就輕易相信。

    回覆刪除
    回覆
    1. 迷債事件應該更貼切,這個教訓都已經近十年了,是時候來另一次金融產品問題。

      刪除
  9. 匿名10.1.17

    感覺同08年金資海潚投資銀行把一系列的次按包裝成証券產品推出市場好似,
    把高風險的東西包一包,再賣出去~ 玩黎玩去都係依招.
    借依家流行穩定收息就氹大家入局.
    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


    ----her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10.1.17

      更正: 金融海嘯

      不好意思, 我地理是體育老師教的~(真人真事)
      不過中文都係中文老師教, 還番曬了XD

      ---Herman

      刪除
    2. 體育老師教地理?厲害。

      當投資也有懶人包,人們無需太多知識,亦無需太多了解,亦能得到高回報,這就要加倍小心了。

      刪除
  10. 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道理不難明,但無奈不明白的人仍是很多。

      刪除
  11. 怎樣入貴blog 的whatsapp group?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是blogger朋友間的連繫,沒有公開。

      刪除
  12. 我寫blog的目的都是抱著救得一個得一個的心態,現世代資訊泛濫和資金泛濫都是一個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Starman兄的影響力急升,被救的人會越來越多,放心。

      刪除
  13. 欣賞止凡兄勇於糾正漏洞!!! 也可讓其他讀者能夠知悉~~
    "學錯野" 比 "冇學野" 來得更可怕!!
    感謝分享~~

    PS: 希望有朝一日也可和高手blogger 們一起交流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成功是建基於錯誤與失敗,面對錯誤與失敗才能成功。

      刪除
  14. 匿名10.1.17

    youtube有個財演日日講債基,但完全唔提及其風險及背後理論。所謂要投資先求知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投資者亦要自己判斷,要明白每一種投資工具都總有風險的,不要聽人講就買。

      刪除
    2. 匿名4.7.18

      好在睇到你呢個blog,我比一個friend不斷叫買債基做leverage,佢係x sir的fans,俾幾$蚊上佢堂比佢洗晒腦。

      刪除
    3. 多認識投資項目的風險,這比較穩當。

      留言時不妨留個名字,方便交流。

      刪除
  15. 何總13.1.17

    其實大部份在這裡及市場上說債基的人,其實都是不太懂的。 建議如果您不懂的範疇,就不要在 IM 公開寫

    高評級債券同垃圾債券對加息的副度的影響已經不同,如果擔心加息,那高評級的債券比垃圾債券要擔心得更多

    賺息蝕價,計埋就一定是蝕本的嗎? 是否蝕本,不是應看累計(不派息)的類別的淨資產淨值NAV走勢回報嗎嗎? 同時,個別人士喜好的買股收息方案,也有其風險(例如公司是有單方面及絕對的權力決定派與不派)

    垃圾債券最大的風險不是加息風險,而是該債券發行人本身會否按期派息及履行合約

    專注於不同地域的債券市場的債基,就算派息是一樣,風險根本不一樣; 重有,不要將債基同次按比較,兩樣野來的

    作為散戶,基金的開支比例,對比該類型產品帶到比您的好處,又有無考慮清楚?

    "喜歡諗野的財演" 確是不懂(或不會提)當中運作及風險,但您也不見得很懂這個產品及玩法。 在不清楚及不懂的情況下就公開批評,那又是甚麼質素的評論文章? 您又是甚麼質素的評論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提點,我對債基範疇有更多學習的地方,這方面我會注意的。

      回報的計算當場需要計算息與價的總和,這概念在這篇文章中也有提及。

      我並不是什麼評論員,亦沒有資格,所以這文章只是說說需要關注的風險而已,難得有高手指出問題所在,亦因此更能引起關注,這未算壞事。

      出錯只是小弟,這裡有不少高手遠遠比我高明,何總兄有空不妨多來交流。

      刪除
    2. Edmond17.5.17

      非常正確。High Yield 比 IG 對息口的敏感度少得多; 即是, Yield 愈高, 債價在加息時的跌幅就更少。更何況大部分高息債基金 Duration 都是很短的。。

      High Yield 除左受何兄提及的 bond default影響外, 亦很受企業業績影響。企業前景愈好,即使在加息環境下, 高息債都會有好表現。 所以, 好多時候, 股市升, 高息債都會升。。。

      值得一提, 債券有很多種。High Yield, IG, EM Bonds, CB, 什至 Preferred Shares... 各種都有不同投資表現。如果擔心基金經理, 外國現盛行 Bonds ETFs, 更適合一般投資者。

      睇到最底先見到一個比較專業的留言!

      刪除
    3. 多謝Edmond兄的分享,日後不妨多來交流,讓blog友吸收更多財務知識。

      刪除
  16. 何總13.1.17

    因為何要刪除本人留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google把太長的留言自動放進spam box,我已經把留言放回。

      刪除

熱門文章